据介绍,目前本市已建成43个医联体,通过整合区域内各级医疗资源,满足市民在家门口就能看到大专家的需求。对此,燕瑛表示,今年本市将继续推进医联体建设工作,预计到2016年底,全市医联体规模将超过50家,届时将覆盖全市各个区域。

在分级诊疗的推进中,社区医院药品种类、报销比例不足等问题也是近两年热议的话题。对此,燕瑛表示,这一问题是医改办今年将要重点推进的工作之一。今年相关部门将进一步推进社区医院中针对常见病、慢性病的用药与二级以上医院在目录和报销政策上的对接,具体增补的数字目前正在研究之中,方便老百姓在家门口的社区医院就能够取到自己想要的药了。“社区的药品目录跟三甲医院的药品目录现在是‘两张皮’,我们要把它们统一到一张皮上,目前也在做试点,未来要把社会药品供应力量引入到社区药品服务当中去。”方来英表示。

医药分开今年将进一步推进,燕瑛表示,今年,本市将根据此前试点的情况,逐步推进医药分开。“北京的优质医疗资源非常丰富,三级医院就有88家,其中北京市市属、区属医院的医院不到一半,主体很复杂。所以,今年我们将重点推进在市属医院和国家卫计委委属的医院先期推进,预计2017年将在全市推开。”燕瑛说。

在价格方面,除进一步通过医药分开,取消医院15%药品加价之外,还将在试点医院开展药品合理使用管理,对医院开出的药方进行点评,控制合理用药。同时,在市级的药品阳光采购平台上通过阳光购药进一步降低药价。

>>>相关新闻

高等医学类院校应恢复儿科专业

市政协委员、市医管局局长于鲁明建议,为缓解儿科医生短缺问题,应尽快在首都高等学校恢复开设儿科专业,同时开展助产士培养工作。

于鲁明介绍,截至2014年底,本市每年新增儿童大约22万名。但从2003年算起,截至2015年的12年里,北京儿科医生仅从1374名到2171名,平均每年仅增加60余名。“这暴露出儿童就医需求量与儿科医生数量严重不符,随着二孩政策全面放开,儿科资源不足的挑战将更加严峻。”于鲁明说。

于鲁明认为造成这一情况的根本原因是,“1998年,教育部门对普通高校本科目录进行调整,其中,儿科学专业被取消。国内医学院校陆续撤销儿科学专业,造成了当前儿科医生短缺的局面,也影响了儿科学科的发展。”

此外,于鲁明在提案中提到,目前本市从事产科工作人员7033人,平均床人比(床位数与助产人员比)为11.48,明显低于国家要求的11.7的标准。同时,根据20157月以来社区建册数推测,今年本市预计分娩量将达30万人,初步测算,助产士需增加370人。

对此,他建议,应在首都高等学校恢复开设儿科专业。同时,在行业部门加强对助产人员培训和监督管理的同时,建议北京市教育部门在首都院校也开展助产士培养工作。同时,开展妇幼保健人员定向培养,让更多的专业人员充实到保健岗位中,更好地满足本市群众妇幼健康服务的需求。

此外,为应对新生儿增长带来的挑战,市政协委员、市卫计委主任方来英表示,目前全市共有产床4900张,使用率达到91%,除协和、北京妇产等三甲医院外,不少二级医院的床位使用率仍有较大利用空间。对于网友提出的“能否进一步增加三级医院产科床位”的疑问,方来英表示,预计三年左右的时间,新生儿出生的堆积情况就会过去,届时产床情况将回复平稳。在这两年的特殊时期,市卫计委已从“十二五”期间就开始部署,包括东城、怀柔、通州等地的妇幼保健院将继续改扩建,产科产位还将增加。

方来英还介绍,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问题上,已经围绕全市进行了一系列的安排,其中涉及约20家医院的迁址调整项目。在行政副中心的建设上,将至少有两家三甲医院会进驻。


评论

您还未登录,请先登录再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