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0日,支付宝发布《未来医院一周年服务数据报告》,报告显示,自2014528日“未来医院”上线以来,平均每2天就有一家医院加入“未来医院”,通过“未来医院”服务,用户就医时间缩短了50%,就医好评率超过8成……从数据上看,除了“看病难”问题得到了不小的改善,在很多人印象里比较“糟糕”的医患关系,在“未来医院”里,似乎也正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实际上,近一年多来,不管是BAT三巨头,还是小米、京东这样互联网公司后起之秀,都争先恐后地介入移动医疗领域,“互联网+医疗”正以势不可挡的火热姿态迅速地发展着,给传统医疗行业带来深刻变革。

互联网能颠覆传统医疗吗?

在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马云曾语出惊人:“30年以后,医生找不到工作,医院、药厂越来越少,说明我们做对了。”面对“互联网+”的冲击,传统医疗真的会被颠覆吗?

“做互联网的人有一个口号是‘颠覆’,颠覆完传统零售和短信、通话,现在又想来颠覆医疗了,但零售和通讯都是一种渠道,互联网就是用来颠覆渠道的,因为他本身也是一个渠道,但是在医疗领域,医院、医生是服务的提供者,怎么能颠覆?”在第二届中国医院领导者(中山)论坛暨中国医院周上,寻医问药网总裁助理、战略发展部总经理姜天骄这样说。互联网只能改善信息的传递、解决信息不对称性、提高资源的运用效率,而不能变成服务提供的主体,所以他认为,不应该谈颠覆,“互联网如何帮助传统医疗更加优化,这才是未来互联网人以及各位医疗资深人士所要去思考的方向。”

传统医疗正积极拥抱互联网

根据国际医疗卫生会员组织HIMSS给出的定义,移动医疗(MobileHealth)就是通过使用移动通信技术——例如PDA、移动电话和卫星通信面向个人或者医疗机构提供医疗服务和信息,具体到移动互联网领域,则以基于安卓和iOS等移动终端系统的医疗健康类App应用为主。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提到的提供的内容是“医疗服务和信息”,互联网的技术手段可以帮助解决一些传统医疗中比较落后的地方,比如服务类、数据类的东西,但视触叩听、望闻问切等仍然是不可替代的,能在线上完成的,大都还是医学非本质的内容。

所以,当互联网人说着要颠覆医疗,一些医院也“坐不住”了,“如果现在的移动医疗够靠谱,就不用我们掺和了。”在日前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举办的“移动医疗创新中心”启动仪式上,段涛院长公开表示,就是因为让二三十岁的男生来做“大姨妈”APP、让没有生过孩子的女生来做有关孕妇的项目,有时候太不靠谱了,所以他们也要做移动医疗,并且要做的更专业。

站在“互联网+医疗”的风口,越来越多的医务人员,甚至整个医疗机构都在运用互联网思维替代传统观念,“不管想不想,互联网+医疗都已经悄然走进我们生活,”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广东省网络医院)院长田军章说,“利用互联网更好地为老百姓的医疗健康服务,公立医院肯定能有所作为。”

流程再造 “零排队”成为现实

“我们现在讲的信息化,主要指的是就医流程中的非医疗事务简化。”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被国内媒体称为“零排队”医院,据其院长陈肖鸣介绍,院内现在有260多个多功能自助机,整个医院人工所有的功能,包括办理就诊卡、住院费用查询、满意度调查等,全部由机器来解决,通过这样的改造,病人对医院的环境及各类手续的满意度达到了90%

如何通过移动通信技术,解决“三长一短”(挂号、缴费、候诊时间长,看诊时间短)的问题,让患者能节省大量用于挂号、排队乃至搭乘交通工具前往的时间和成本,就获取医疗服务?温医大附一院解决方法是——多途径预约,通过114、现场预约、支付宝等都可以完成预约,预约成功后,医院会给病人发短信通知,告诉他目前处在哪个就医环节、几点该去做什么、哪位医生将给你会诊、收费多少等等,“在我们医院看病,至少会收到7条短信提醒。”陈肖鸣院长表示,医院如今的预约数占总就诊人数的比例达到了70%,半小时就能完成全部流程。

要像温医大附一院一样达到“零排队”,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信息化条件下进行流程再造,而不是将旧的流程信息化”,把流程重新整合,形成最佳的路径,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充分运用数据 打造临床数据中心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4年前开始改造信息系统,“为了让这个系统能够真正做到以患者为中心,我们通过平台的构架把所有的临床信息集中整合在一个临床数据中心中,这个数据中心中的电子病历是广义的电子病历,包括了门诊、急诊、住院甚至于体检的所有数据。”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院长助理、信息中心主任刘帆介绍说,电子病历整合了所有的临床数据,并且这些数据可以实时获取,医生可以从PC端了解到病人就诊次数,通过移动设备随时随地看到病人的信息,还可以对床位、手术排期等进行管理,大大提高了巡诊速度和效率。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天坛医院同样在建设临床数据中心,但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所做的又有所区别。“拥有强大的数据测算中心,就能形成重大疾病流行病动态检测,助力循证医疗、分级医疗、精准医疗、参与式医疗、新药研发等等。”天坛医院院长看来,目前我国医学数据资源缺乏顶层规划,数据标准开放相对滞后,机构间、专业间存在信息孤岛,医院EMR产品能力不一,病历数据质量参差不齐,EMR数据再利用严重不足,“大数据不等于大量的数据。它一定是大量有内在逻辑关系的数据,可用于统计分析的标准化数据。”目前天坛医院在做脑血管病的数据建设,目标是整合现有医院、区域卫生数据,建立国家级脑血管病临床数据中心及数据协作网络,在这个临床数据中心,所有的疾病资料都是经过标准化处理、按照逻辑关系分类存储的。“我们已经搜集了全国几百家医院的数据,按照阶段目标,通过5—10年的努力,将建成覆盖全国的国家级脑血管数据中心,到时候中国脑血管大数据将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回归核心 解决质量安全问题

医院最核心的业务之一就是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这就要求医院在院内要做到一个全程的闭环管理,而移动的信息化是医院闭环管理中是不可或缺的手段。比如药品在医院里的全生命周期,从大夫开药到最后病人吃完药,是很多部门很多人参与的一个流程,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这个流程中所有的信息(who when where what)现在都可以直接记录到电子病历中,刘帆表示,“通过条码的核对及移动设备的应用,我们可以解决医疗质量中非常重要的问题——用药‘零’差错。”

此外,一些医院已经由“院内”的信息化,开始做“院前”“院后”的信息化,“互联网公司很难拿到医院的数据,病人只能通过他们的APP去挂号,实现一些简单的服务功能,而不能看到档案数据,也很难做到让医生、患者根据这些数据做一些交流、随访。”在刘帆看来,医院做APP有着先天优势,能够实现临床信息的共享和医患互动,比如孕妇可以在家持续进行胎心监测,医生通过院内、院外的数据和波形的结果判断是否正常,决定病人是否需要去医院就诊,在一定程度上能更好地保护患者的安全。

“其实没有真正传统行业,也没有传统的服务,只有传统的思维。”目前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医院还是互联网公司,都正抱着开放的态度在合作、融合,未来“互联网+医疗”会出现哪些创新,让传统医疗更加优化,我们拭目以待。


评论

您还未登录,请先登录再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