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2日上午,由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主办并承办的“2015年(第32届)全国医药工业信息年会”在成都开幕。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副司长吴海东、四川省副省长陈文华等领导出席会议并致辞,中国工程院院士桑国卫参会并作“中国创新医药战略”主题演讲。

桑国卫表示,我国将继续建立实现创新成果转化的市场推动机制。未来,政府通过科研资助和市场化运作风险投资基金的双重模式,将继续加大对早期研发创新进行投入,兼顾政府导向和市场机制。同时,支持打造完整的生物医药产业投资价值链,联系上下游产业投资团队,建立由天使与政府早期投资及科研资助、创新药物风险投资基金、后期私募基金、及产业巨头互相支持的投资链,实现可持续的资金支持和产业化促进。他认为,这首先需要致力于实现创新价值的阶段性体现,在药物开发的前期重要环节实现公司增值及早期投资退出,打造成功的商业模式案例,从而营造早期创新项目的投资氛围。

桑国卫透露,根据科技部重大专项办的部署和要求,新药专项已启动了“十三五”发展战略研究及实施计划编制工作。按照重大专项“十三五”实施总体要求,期间将更加聚焦核心瓶颈技术,解决“卡脖子”问题;更加聚焦到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国家建设紧迫需求,形成重大标志性成果;更加聚焦到影响全局和具有长远意义的重要方向,顺应科技发展的最新趋势;更加聚焦到国家创新平台和人才队伍建设,提升持续创新能力,为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科技支撑。

谈到长期目标及考核指标,桑国卫透露在创新药物研究开发方面,将研制30个新药,其中8-10个为原创性新药;国产新药国际发展方面,将研制并推动20-30个化学药及其高端制剂,实现3-5个新中药、3-5个新生物药国际化;临床方向研制20-30个临床亟需药品的重要品种;重大关键技术研究上,要突破10-15项重大核心关键技术,发展10-15项前瞻性新技术;国家药物创新体系方面,要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药物创新体系及协同创新的新模式,使整体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预计2015-2030年,我国的生物技术领域的非编码基因及精细基因组、细胞与器官再生、脑科学与神经科学、细胞衰老与调控、蛋白质影像技术、合成生物学、细胞治疗与基因治疗、抗体工程与新型抗体、生物大数据、复方中药代谢组学与中药现代化、表观遗传学和转化医学与健康等12项技术或技术群有望取得重大突破。

桑卫国谈到,民族大型医药企业需明确战略定位,从医药企业向以医药为主的健康企业转变;从普药为主的企业向仿制药和创新药为主的创新型企业转变;从区域性企业向跨国企业转变;从传统国有企业向市场化的现代企业转变;积极与国际风险投资及大型制药企业协作。

行业方面,根据工信部前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朱宏任的研究,我国医药工业规模以上增加值增速一直处于相对较高水平,始终处于全国各工业行业前列。2010-2014年,全国医药工业实现利润总额2460.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5%

据悉,我国从事创新药研发的企业正逐年增多,新药申报数量大幅增加。从2011年到2014年,食药监总局受理的化药1.1类注册申请达到418件;3.1类化药研发成为热点,2014年注册申请到1600多个。目前,已有超过100家企业涉足抗体药物研发。

兼并重组方面,优秀企业已将兼并重组作为企业做大做强的重要途径,特别是一些上市公司,积极借助资本市场融资功能,通过并购实现快速增长。据不完全统计,2011-2014年,国内医药企业间共发生投资并购700起以上,交易金额1000亿元以上。目前,已在境内外上市(不含新三板)的国内医药企业超过70家。

评论

您还未登录,请先登录再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