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84日,上海瑞金康复医院正式揭牌,标志着“瑞金—卢湾区域医疗联合体”试点改革迈出重要一步。据新华社报道,成立后的上海市瑞金康复医院将在医联体中发挥“承上启下、转诊通道”的作用。那么上海市医联体试点改革给出的“答案”是否正确,我们需要了解以下几个问题。

医联体是什么

“医联体”在国际上又被称作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IDS- Integrated Delivery System),泛指能提供连续卫生保健服务的组织,组成部件包括医生、医院和健康维护组织(HMO),其目的是通过形成一个共同体系,优化医疗资源配置。

虽然有关“医联体”是否能切实提高医疗服务效率,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的问题依然存在争议,但其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对我国来说却是颇具吸引力。

此次,上海市瑞金康复医院将承接瑞金医院神经内科、骨科以及外科手术后的康复工作,把一部分业务从大医院剥离并下沉到专科医院,从本质上来讲就是优化资源配置,符合我国对“医联体”的期待。

医联体的现状

“医联体”作为解决公立医院唱独角戏、基层医院门可罗雀、人民群众“看病难”等问题的解决方案在2011年“十二五”规划纲要中被明确提出,成为了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

此后全国各地陆续开始尝试组建“医联体”,一时之间甚嚣尘上。但随尝试的不断深入“医联体”却面临“叫好不叫座”甚至“名存实亡”的现状

而本次上海瑞金康复医院所属的“瑞金—卢湾区域医疗联合体”也早在2011128日就宣布启动。4年磨一剑的辛苦也暗示着“医联体”试点中所面临的困难。

医联体的困难

由于医疗体制的特殊性,中国“医联体”所能采用的模式非常有限。

由三甲大医院领头多个基层医疗服务所形成的松散“医联体”许多时候甚至都只使用单线电话进行联系。

另一方面具有实际意义的“紧密型医联体”却面临着许多政策、体制和利益困难,这也导致建立“医联体”所被寄予的最大期望—实现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反而成为“医联体”发展中最难攻克的环节。

对此,笔者认为最显著的一个问题就是中国的“医联体”缺乏专业的顶层建筑来畅通各医疗机构之间的沟通渠道,光靠医疗机构之间的“君子之约”无法形成一个长效机制。

本次上海瑞金康复医院的建立就是一种“曲线救国”的方法,利用建立一家有着三甲医院名号的专业医院并与国外顶尖康复医疗学机构(德州大学休斯顿健康科学中心)合作,打造本“医联体”内康复医学方面的顶层建筑,引导有康复需求的患者下沉到专业医院中,为之后患者的进一步下沉打下基础。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此次建立上海瑞金康复医院,是上海“医联体”试点工作给出的一个可行但初步的答案。如果想让上海瑞金康复医院在未来真正起到“承上启下、转诊通道”的作用,该院发展的重点一定要放在康复医学的研究工作上,着力于培养更为优秀的康复医疗及康复医院管理团队上,下沉康复人才,发挥“通道”作用与基层医疗康复机构形成有效互动,而不是一味追求经济效益,沦为一家“舍本逐末”的康复医院。

 (文/魏照寰)

 

评论

您还未登录,请先登录再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