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价格开始下滑,截止到目前已经由最高价700多元跌落到130元左右,让之前不堪重负的用药企业终于可以舒一口长气,毕竟原材料的掉价并不直接影响成品药的终端消费,只会降低企业采药成本和增加企业利润。

但中药材属特殊农产品,在市场经济杠杆的作用下,难免出现暴涨暴跌,如何规避和降低暴涨暴跌给用药企业带来的巨大成本投入以及药农的损失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药材种植户和药企应该是唇齿相依的关系,但是高价的三七逐步改变了这种关系。三七价格高涨的那些年,在利益的诱惑之下,七农毁约或者抬高价格的情况比比皆是,曾把药企伤得很深,害得很苦。据了解,全国用三七作为原料的中成药品种超过了300多个,几乎涵盖了所有的中药制药企业。譬如,众生药业、云南白药、昆明制药、天力士和白云山等企业生产的知名中药都以三七为原料。这种上游原料的高涨,不可避免地传导给下游企业。

药企三七用药成本就算上涨10倍,药企也无法在终端随意提价,面对高额的成本,一些有能力有资金的药厂为了解决三七原料问题,开始建立自己的种植基地,从2013年开始这些建立种植基地的企业已经陆续有三七产出,极大的缓解了高额成本带来的压力。不过后续问题又来了,药企建立种植基地成本远远高于农户的成本,面对后期三七不断下滑的行情和大量低价三七涌入市场,药企是继续使用自己的种植基地还是购买农户低价的三七,这种两难的选择让这些药企的种植基地何去何从也值得我们思考。

 

评论

您还未登录,请先登录再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