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IT技术变革也在悄然席卷全球各行各业。云计算、物联网、社交网络、移动终端等新一代技术革命,让医院的信息化发展大步向前。国内不少三甲医院都积极拥抱信息化,掀起了一场医院管理模式的变革。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以下简称东方医院),始建于1920年。作为上海市第一家由国人创办的西医院,历经了近100年的风雨沧桑。新时期,这座老院将如何借助信息化手段,焕发出新活力?东方医院信息系统的开发有着怎样的蓝图?

东方医院通过利用统一业务标准、合并数据库、流程再造、搭建数据共享平台等多种手段,实现了医院内部的精细化管理和多院区之间互联互通及数据共享、资源整合的目的。结合自身多个院区的特点,以及今后对新的医联体成员实现同质化管理,我们将利用云技术来解决新型医联体的信息化、一体化难题,同时也想为新医改如何运用信息手段实现区域卫生规划、提高有限的优质医疗资源利用效率探探路。东方医院副院长许朝晖告诉《医药地理》。

打造家门口的东方医院

中国的医疗体系建设目前资源分配还不均衡。一边是不管大病小病,患者挤破头都要去三甲医院;另一边,即使只是是头痛脑热的病人还是不太愿意就近去家门口的社区医院诊治。虽然新医改大力倡导分级诊疗,传统办法也是让三级医院的医生下到基层去,但大多数老百姓似乎不太买账,仍然不放心去社区医院看病。但为什么说东方医院提出的分级诊疗模式兴许就走得通呢?

对此,许院长解释,传统的分级诊疗模式中,主要问题还是在于下面医生的水平不够,看病再便宜,患者还是不放心去。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政府规定了三级医院必须派医生下到基层帮扶,同时大力培养全科医生,这些做法坚持下去一定会起到成效的。但是短期内很难改观一级医疗机构的诊疗水平的现状。即便这些全科医生全到位了,由于他们不是天天在三甲医院,接触不到那么多的危重病人和病种,作为分诊第一关的看门人的经验值是有限的。三甲医院派遣的医生难免有任务观点,长期支援也会增加母院的负担,像东方涉及对口支援任务的外派医疗力量估计会占掉母院近三分之一的资源,就有点捉襟见肘了。所以我们提出把基层医院完全变成东方医院,医生也完全变成东方医院的医生,这种想法不是点石成金,而是需要通过创新模式,让医务人员在各级医院中有序轮转,来提高和保证到一级医院工作的医生的水准,再借助信息手段使得物资字典、药品字典、检查字典同一,管理流程、业务标准,甚至于操作界面也一起同质化,实现最关键的医疗水平持续同质化,并且院区间数据都能交互共享。做到任何一名医生无论在我们哪个院区看病都能毫无障碍地立刻上手;任何病人无论是当场的还是远程的都能享受三甲医院水平的服务;任何病人无论在哪个院区转个院就如同转个科一样方便。这样才算基本达到精准帮扶、智慧医疗的目的。

东方医院开创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让老百姓放心的分级诊疗新模式,院方派出了一大批医疗、护理、管理专家在各地分院长期轮流工作,并且定时更换另一批医务人员进行轮岗,始终与基层医院保持人员的流动和交流。分院以总院的强大技术支持为后盾,重点发展心血管内外科、骨科、微创、泌尿等特色专科,以上海的技术、当地的收费标准为基层医院的老百姓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基本实现医疗水平的同质化,真正打造家门口的东方医院。

我们和上海潍坊社区医院,通过浦东政府的官网来传输数据,他那边拍片子只要是用符合Dicom协议的数字系统发出的,就可以抽提出来并传输到我们这里,东方医院的医师马上会看到并做出诊断。潍坊那边其实只要有放射科操作机器的技师就行了。而且原来他们的影像诊断只是社区的水平,现在得到的可是像东方医院这样的三甲医院的水平。对于合作的一、二级医院来说,看病成本降低了,老百姓方便了满意了,质量提高了,吸引病人的能力也加强了。

一方面东方医院搭建的是在从三甲医院到社区医院的通路,另一方面也在铺设社区医院依托大医院为病人居家服务的通路。东方医院正在联合志于在相关项目开发的企业、银行和互联网公司及运营商,利用物联网技术进行可穿戴、终端设备的发展,让患者足不出户就能够让医生清楚的知道自己的血糖、血压、营养和饮食等生命体征和疾病相关资料,精准及时地管理起自己的疾病,做到实时干预和积极预防。这样做对病人的疾病的作用毋庸置疑,更深远的是为社会整体节约了资源。

解放医务人员的双手

病房里,护士一遍遍地重复着患者的名字,反复核对给患者的输液品种是否正确;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详细记录着刚做完手术的患者,一天内排便的次数、体温、血压等生命体征信息;执行完医嘱,又赶紧跑回护理站,把刚才的操作及患者的各项体征抄录在电脑上……为了避免出错,护士们不得不多次重复核对患者的信息,在病房和护理站之间奔忙,但即使这样,还是难免存在疏忽和失误。

而在东方医院本部,我们见到的又是另一番情景:护士们只要拿着一个小小的PDA或者手机,扫一扫病人腕带上的二维码,患者的个人信息、病情描述以及最新医嘱就一目了然,而且测量的体温、血压等常规信息也可以通过蓝牙记录在移动设备上,利用医院内部强大的WIFI网络传输到系统,不仅缓解了了医患矛盾,也为护士腾出了更多时间在服务质量上下功夫。

过去护理工作中要求的三查七对,现在护士拿个PAD或是手机,就可以轻松完成。药品信息都藏在条码里面,轻便地扫一下就知道,同时也可以对病人身份与药袋上的信息进行身份核对,护士的劳动强度大大减少,这也是质量控制,避免了手工输入带来的不必要的失误,把要做的事情都条码化。

就在记者专访许院长的前一天,东方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又传来喜讯。在市卫计委组织开展的2016年上海深化优质护理、改善护理服务示范项目评选活动中,东方医院凭借智能手机终端在移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和临床效果顺利获选优秀示范项目。借助相关护理信息系统,东方医院实现了护理电子化,减少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实现了对护理质量的持续提升。

玩转精细化,挖掘大数据

由于医院的信息数据量大、信息表达格式的非标准化以及不同信息系统的异构平台问题等严重阻碍了数据的交流、共享和集成,这也是同质化智慧医院建设的主要瓶颈。许院长表示,东方医院在利用临床路径信息系统(CP),单病种付费系统(DRGs)等多种医疗信息标准化工具的基础之上,再借助决策支持系统(BI)来推进具有东方特色的精细化管理。依靠对数据的挖掘和进一步的利用,来加强对医院运营管理的决策支持。

比如,通过对检查单价、均次费用等进行大数据的集成自动分析,进而可以量化出病人治疗某病的平均费用和基本支出,据此管理者可以利用搭建在数据集成平台上的BI(支持决策系统),对数据进行挖掘、分析和统计,通过发出预警来帮助医务人员及时修正诊治方案。比如我们发现东方医院常年比较合理的住院均次费用是14000元,我们设定了预警值上限是16000元,那么超过预警值就会报警,我就知道整个医院的看病费用超过了常规状态,于是在BI中深一步挖掘出异常增高的科室有哪些,超的医生也能查到。这个医生诊断过的所有疾病的明细都能显示出来,甚至其中药品、材料、治疗的情况都一目了然。那么哪个医生无端开了大处方,甚至多开哪种药都能自动显示出来,这样管理起来就精准、有凭有据。

当然我们希望大数据不仅仅用在管理上,更期待能在攻克医学难题,推动医学发展上发挥应有的威力,我们已经在诸如心衰这样的慢病管理上有所尝试,但这更需要政府布局,医者和IT人才长期密切地玩在一起才可能有真正的产出,而绝不只是为时髦和应景。

信息化的阳光绩效

东方医院利用先进的RBRVSResource-Based RelativeValue Scale)管理工具,对医务人员所从事工作的技术风险、难度、辛苦程度,以及是否鼓励发展方向对其绩效进行加权评估考核。

许院长表示,借助药品耗材的集中购销改革,我们运用信息化的手段同步推进了绩效改革,努力在医务人员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育积极健康的薪酬文化。其实,RBRVS是以资源消耗为基础,以相对价值为尺度,来支付医生劳务费用的方法,主要是根据医生在提供医疗服务过程中所消耗的资源成本来客观测定其费用。

目前我们能做到对个人主要绩效能用信息化的手段自动精准获取,亮点是我们在推进RBRVS时,是让所有的医务人员都可以自己使用RBRVS工具,坐在在电脑前对所做自身工作的价值进行打分赋值,医院再利用相关程序来集成所有意见,最后通过模型运转出一个大家都认可,也符合我们设计的绩效方案。这点也是我们较之其他医院成功的秘诀。许院长对《医药地理》解释。

据记者了解,在东方医院的心内科、骨科、麻醉科、神经科、超声科等十多个科室已经落地了RBRVS绩效考核系统。实行这种绩效考核制度后,分配导向变多了,原先是谁用的材料多可能所得也多,而现在是从技术、风险、难点和工作强度等对医务人员进行绩效考核,让绩效分配原则回归多劳多得、优劳优得。

编后语:

信息化只是一种工具,而工具的使用最终是为了实现医疗资源的最优化配置,以人类健康为终极目标。在东方医院我们看到了信息化+医疗所迸发的强大生命力,它可以为患者提供最便捷的挂号服务,可以为个人健康档案的无阻碍流通提供渠道,可以为家庭健康监测、慢病管理提供强大的云平台,可以为落后地区带来顶尖医生团队的远程医疗,可以让管理更加精细化……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好处。虽然要在每一个细分领域做出改进,从量变积累到质变,还需要漫长的时间和试错,但相信东方医院也将在技术浪潮中产生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Tips

上海市东方医院(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始建于1920年,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20152月,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东方医院现有国家、上海市重点学科(专科)10个,在心力衰竭、急诊创伤、心脏外科、口腔种植修复、心血管内科、胆石微创、骨科、肿瘤综合诊治、脑血管病、全科医学等学科领域特色明显。医院有南北两址,分别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和世博园区,总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开放床位2000张,目前正扩建的9万平方米新大楼将增加床位500张。2015年门急诊274万人次,其中外籍患者5万余人次,出院患者6.32万,病人来自包括港、澳、台在内的全国各地和欧美等发达国家。医院拥有近8亿元的大型医疗设备,包括炫速双源CT3.0T核磁共振、EDGE靶向放射外科系统(锐锋刀)、超高速电磁波肿瘤治疗仪、大平板DSAPET-CT、辅助循环系统等国际先进的大型医疗设备。

 


评论

您还未登录,请先登录再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